预审IPO
穿透IPO企业造富故事。
瑞财经 孙肃博 2025-02-08 21:16 6.2w阅读
文/瑞财经 孙肃博
时隔7个多月,资本市场再次传来歌尔股份(002241.SZ)分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歌尔微”)上市的消息。2025年1月20日,歌尔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。
早于2021年12月,歌尔微的上市申请曾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。这段IPO历时两年半,最终以歌尔微主动撤单画上了句号。
此次赴港申请IPO,歌尔微的董事长已从公司实控人姜滨的弟弟姜龙,变为一直负责公司技术研发的总经理宋青林。
瑞财经《预审IPO》注意到,2023年4月,姜龙突然辞任歌尔微的董事长及歌尔股份的总裁。随后,姜龙先是质押了所持的歌尔股份6500万股股份用于“个人资金需求”,后又清仓了所持的歌尔微全部股份。
市场上关于姜龙最近一次的消息,是在2024年6月1日,当时他对之前质押的歌尔股份的股份办理了延期手续。
也许比起姜滨的弟弟,外界对姜滨的儿子何时接过大权或许更感兴趣。从歌尔微招股书不难发现,姜滨的儿子姜讯是公司董事会的一员,但其并未持有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歌尔股份的任何股份。
实控人弟弟辞任董事长
外人扛起大旗
截至歌尔微递交招股书前,歌尔股份直接持有歌尔微85.9%的股份,为公司控股股东。姜滨、胡双美夫妇作为歌尔股份的实控人,同样实控着歌尔微。
二人通过歌尔股份间接控制歌尔微85.90%的股权,同时姜滨还通过歌尔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歌尔集团”)间接控制歌尔微0.97%的股权。因此,姜滨、胡双美夫妇合计控制歌尔微86.87%的股权。
起初,歌尔微仅是歌尔股份负责MEMS研发的业务部门。直到2017年10月,歌尔微的前身“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”(以下称“歌尔微有限”)才被歌尔股份全资成立,正式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开展MEMS业务。
自2019年12月起,歌尔微与歌尔股份旗下的微电子相关业务完成了整合。自此,歌尔微成为歌尔股份经营微电子相关业务的唯一子公司,而歌尔股份则继续专注于发展其微电子相关业务以外的主营业务。
据瑞财经《预审IPO》了解,歌尔股份由姜滨、胡双美夫妇于2001年创办,公司聚焦于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,主要产品包括声学、光学、微电子、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,以及VR虚拟现实、MR混合现实、AR增强现实、TWS智能无线耳机、智能可穿戴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、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。
最初,姜滨只不过是潍坊市无线电八厂的一个车间技术员。上世纪90年代初,这家主做微型话筒的厂子倒闭,而姜滨则利用了八厂原来的技术,成立了一家小私营企业,主导产品仍然是话筒。
2008年5月22日,歌尔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,发行价为18.78元/股,总股本仅1.2亿股。彼时,姜滨联合妻子胡双美、弟弟姜龙共计持有公司超过85%的股权,以发行价计算,上市成就了姜氏家族约20亿的身家。
时至今日,歌尔股份的市值已直逼千亿。据2025年1月新出炉的山东上市公司300富榜单,姜滨家族以196.35亿元的财富值问鼎榜首。
在姜滨创业的漫漫长路路上,弟弟姜龙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。
姜滨、姜龙兄弟俩皆是高材生。哥哥姜滨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之后又拿下清华大学的MBA学位;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,随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专业硕士。从人大毕业后,姜龙选择继续深造,远赴美国马里兰大学,拿下战略管理专业博士学位。
留学美国期间,姜龙便心系哥哥的事业,帮着打理海外公司业务。凭借自身努力,姜龙逐步搭建起歌尔与国际市场的沟通桥梁,积极开拓海外客户资源,打通关键的市场渠道,为日后歌尔能跻身苹果等国际大公司的供应商行列,夯实了根基。
2004年,姜龙学成归国,出任歌尔股份副总一职,利用其在市场、营销方面的丰富经验,提升了歌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,推动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。
2007年,在歌尔股份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中,姜滨被选举为董事长、姜龙为副董事长。2014年10月起,姜龙开始担任公司总裁。后来歌尔微成立,也由姜龙挂帅出任董事长。
然而,2023年4月,歌尔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,公司副董事长、董事兼总裁姜龙已提出辞职。辞职后,姜龙将担任公司高级顾问。
在此次歌尔微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,姜龙于2023年4月还辞任了歌尔微的董事长。同时,在辞任歌尔微职务半年后,姜龙将其于歌尔微的全部股权转让予了歌尔股份,对价为2327.38万元。
据了解,姜龙所持的歌尔微股权是其于2020年9月获得的股权激励。彼时,其以2150万元认购了歌尔微有限107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。姜龙辞职后向歌尔股份转让股权的价格,是根据其当时认购股权支付的对价加同期存款利息厘定。
瑞财经《预审IPO》注意到,除了在歌尔股份、歌尔微卸任,姜龙在2023年4月还连续卸任了多家歌尔系公司的执行董事。
此外,2023年6月2日,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,姜龙向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计质押了6500万股公司股份,占总股本的1.9%,占其持股总数的25.96%,质押起始日为2023年6月1日,质押到期日为2024年6月1日,质押用途为“用于个人资金需求”。
按歌尔股份2023年6月1日收盘价19.18元/股计,姜龙此次质押股份的市值约12.47亿元。
2024年5月31日,也就是姜龙质押股份到期的前一日,歌尔股份又公告称,姜龙已为即将到期的质押股份办理了延期回购,延期后质押到期日为2025年5月30日。
按歌尔股份2024年6月1日收盘价17.19元/股计,姜龙延期质押股份的市值约为11.17亿元。而按歌尔股份最新的收盘价29.43元/股计(2025年2月7日),姜龙延期质押股份的市值约为19.13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姜龙之后,接任歌尔微董事长的是此前一直负责公司技术研发的总经理宋青林。而实控人姜滨的儿子,也是姜龙的侄子——姜讯,虽位列歌尔微董事会,此次却未接棒。
招股书显示,2004年,宋青林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拿到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后,便加入歌尔股份,曾历任歌尔股份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、研发副总经理、监事、监事会主席及微电子事业部负责人。
而姜滨的儿子姜讯2020年才进入歌尔微董事会,此前曾主要负责歌尔集团旗下的烘焙业务。
瑞财经《预审IPO》注意到,自2023年起,歌尔集团旗下的烘焙业务实体古点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古点投资”)已变由姜讯实控。
截至歌尔微递交招股书前,姜讯在公司并未持有股份。此外,其目前也并未持有歌尔股份的任何股份。
A股IPO前一次性融资超20亿元
青岛国资领投
回顾歌尔微A股IPO的历程,2021年12月28日上市申请文件获受理,期间曾受新冠疫情影响、财务数据过期等原因被中止审核三次,终于在2022年10月19日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核,但此后便没了下文,一直到2024年5月27日因主动撤单被终止了审核。
为了筹备上市,歌尔微曾于2021年3月引进了13家外部机构投资者,加上歌尔集团的同一时间增资,歌尔微彼时一次性融资了21.5亿元。此次增资完成,歌尔微的估值一时间超过了200亿元。
招股书显示,13家外部机构投资者中,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青岛创新”)认购的股份数量最多,以5.5亿元认购了歌尔微1,549.73万股股份。
除青岛创新外,唐文波以2.8亿元认购了788.96万股,共青城春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共青城春霖”)以2.7亿元认购了760.77万股,青岛恒汇泰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青岛恒汇泰”)及歌尔集团均以2亿元各认购了563.53万股,荣成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(「以下称“荣成城建”)、深圳市领汇基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领汇基石”)均以1亿元各认购了281.77万股,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中信建投投资”)以9999.66万元认购了281.76万股,北京春霖股权投资中心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北京春霖”)以8999.91万元认购了253.59万股,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伊敦传媒”)以6000.29万元认购了169.07万股,建银国际资本管理(天津)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建银国际资本”)以4999.83万元认购了140.88万股,中金启辰(苏州)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中金启辰”)、中电中金(厦门)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中电中金”)各以4500.13万元认购了126.8万股,潍坊国维润信恒新新旧动能转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国维润信”)以3999.72万元认购了112.7万股,建银科创(苏州)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基金(有限合伙)(以下称“建银科创”)以1999.86万元认购了56.35万股。
据瑞财经《预审IPO》查阅,领投歌尔微的青岛创新系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下属全资子公司,由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实控。除了青岛创新外,参与歌尔微此次融资的青岛恒汇泰也由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实控。
此外,13家外部投资者中的建银国际资本、建银科创、荣成城建、领汇基石、伊敦传媒也均为国资背景企业。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13家外部投资者中的共青城春霖、中信建投投资、北京春霖、国维润信、中金启辰、中电中金与歌尔微此次赴港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中信建投(国际)融资有限公司、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之间存在紧密关联。
其中,中电中金、中金启辰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称“中金公司”)实控,而中金公司是歌尔微此次IPO联席保荐人之一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。
再看共青城春霖、中信建投投资、北京春霖,三者均由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称”中信建投证券“)实控,而中信建投証券为歌尔微此次IPO联席保荐人之一中信建投(国际)融资有限公司(联席保荐人之一)的联属公司。更有意思的是,中信建投证券在歌尔微申请在深交所上市时,是其独家保荐人。
截至此次IPO前,歌尔微分别由歌尔股份、宋青林、青岛创新、唐文波、共青城春霖、青岛恒汇泰、歌尔集团、荣成城建、领汇基石、中信建投投资、北京春霖、伊敦传媒、建银国际资本、中金启辰、中电中金、国维润信、建银科创分别持股83.4%、1.76%、3.93%、2%、1.93%、1.43%、0.92%、0.71%、0.71%、0.71%、0.64%、0.43%、0.36%、0.32%、0.32%、0.29%、0.14%。
业绩波动
芯片依赖供应商
据瑞财经《预审IPO》了解,歌尔微的业务涵盖芯片设计、产品开发、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,通过垂直整合,为客户提供“芯片 器件 模组”的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。
根据此次赴港IPO递交的招股书,歌尔微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传感器,2022年、2023年及2024年1-9月,歌尔微来自于传感器的收入分别为25.41亿元、20.92亿元、25.15亿元,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81.4%、69.7%、77%。
对于2023年传感器收入减少,歌尔微解释称主要是由于2023年传感器的产品迭代速度放缓,导致传感器的平均售价下降所致。
总体来看,2022年、2023年及2024年1-9月,歌尔微分别实现收入31.21亿元、30亿元及32.66亿元,期内利润分别为3.26亿元、2.89亿元、2.43亿元。
可以看到,受传感器的平均售价下降营销,2023年歌尔微总体的收入同比下滑了3.85%,期内利润同比下滑了11.32%。
招股书中,歌尔微披露称,根据Yole的数据,2018-2021年公司MEMS产品销售额在全球MEMS厂商中排名分别为第11名、第9名、第6名和第8名,是上榜全球MEMS厂商十强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。
不过,瑞财经《预审IPO》查阅Yole的数据发现,歌尔微MEMS产品销售额的世界排名在2020年之后出现连续下滑。其MEMS声学传感器虽然曾在2020年取得销售额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,但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32%下降至2022年的26%。
瑞财经《预审IPO》穿透招股书发现,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及2024年1-9月,苹果均为歌尔微的第一大客户,各期销售额分别为17.68亿元、17.52亿元、14.84亿元、20.19亿元,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52.83%、56.1%、49.4%、61.8%。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客户的情况,使歌尔微的业绩容易受到客户订单波动的影响。
而除了业绩依赖大客户,歌尔微的芯片严重依赖供应商。据了解,歌尔微的核心产品MEMS声学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而芯片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2022年、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,歌尔微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16.35亿元、13.36亿元及18.8亿元,分别占采购总额的71.1%、69.2%及71.9%。
各期,歌尔微向第一大供应商英飞凌采购MEMS芯片、ASIC芯片的金额分别为12.12亿元、9.11亿元及14.55亿元,分别占采购总额的52.7%、47.2%及55.7%。
不过,歌尔微在招股书中表示,公司具备MEMS及ASIC芯片的内部设计能力,可迅速定制并有效地进行大规模量产。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,歌尔微搭载自研芯片的传感器的出货量为4.47亿颗,占同期总出货量的29.7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歌尔微递表港交所的同时,其主要供应商英飞凌正陷入一场专利诉讼。1月16日,英诺赛科公告称,公司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英诺赛科(苏州)半导体有限公司(统称原告)已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英飞凌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、英飞凌科技(无锡)有限公司及苏州芯沃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就202311774650.7号专利、202211387983.X号专利提起诉讼。
据了解,原告认为,涉案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,三被告未经允许实施了许诺销售、销售、进口涉案侵权产品的行为,构成对涉案专利的侵害,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,包括停止侵权行为及承担赔偿责任。
附:歌尔微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
联席保荐人: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、中信建投(国际)融资有限公司、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、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
审计师及申报会计师: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
法律顾问:高伟绅律师行、中伦律师事务所